哥哥啊,來跳舞,快來拉著我的手。
轉這圈,轉那圈。轉圈簡單又有趣。
(Brüderlein, komm tanz mit mir,
Beide Hände reich ich dir,
Einmal hin, einmal her,
rundherum, das ist nicht schwer.)-德國民謠《哥哥啊,來跳舞》 (Brüderlein, komm tanz mit mir)
西元1893年,在理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指揮下,恩格爾貝特.洪伯定克(Engelbert Humperdinck)的童話歌劇《漢賽爾與格萊特 Hänsel Und Gretel》首演在德國獲得了空前的掌聲。
這齣德國歌劇劇本,是由洪伯定克的妹妹阿得漢.威特(Adelheid Wette)改編格林兄弟的同名經典寓言故事,在普羅大眾與孩童間更常被稱為「糖果屋」。雖然威特的改編令歌劇劇本與原著童話在內容上多少有些不同,但精采的首演依舊為這部童話故事帶來極大的名聲。
作為華格納的學徒。 》
即使與傳統大歌劇不同,洪伯定克的童話歌劇採用不少德國民謠,在《漢賽爾與格萊特》中仍然可以發現不少深受理查.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影響的風格;甚至,可以說洪伯定克是繼承了華格納手法的唯一一人。這齣歌劇裡每一幕之間沒有明顯的停頓,而是直接接續幕間樂。連貫的樂曲讓觀眾們可以持續徜徉在歌劇從開頭便開始營造的種種氣氛,並且毫無停歇地享受音樂。
另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洪伯定克也善用幕間曲暗示往後將要發生的故事。第二幕,漢賽爾與格萊特兩兄妹才正要踏進森林幫媽媽採野莓,一切都還非常平安愉快,但開頭緊湊的幕間曲「巫婆的飛行」卻悄悄暗示著那在森林裡誘拐、吃掉小孩的邪惡巫婆。
驚悚又喜劇的巫婆。》
《漢賽爾與格萊特》邪惡的薑餅屋婆是個嗜甜食的巫婆,不過她的心地卻一點也不甜美。
莫妮卡.波西涅克(Monika Bohinec)所飾演的薑餅巫婆無庸置疑是分精彩的演出。雖然巫婆所唱出的詠嘆調相當俏皮,坐在電視前的我依然感受到一絲絲頭皮發麻的氣息,而這份氣息絕對不僅是由於那些佈滿在圍裙上,被窯烤、吃掉的兒童血手印所營造出的。
莫妮卡的臉部表情透露出了一個對孩童滋味迷戀不已的偏執巫婆。她的演出讓我想到了那些常常出現在電影和影集讓人感到雞皮疙瘩的偏執狂:表面上親切正常,但卻藏著不為人知的痴狂癖。更可怕的是,這種人往往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問題。
等等,
為什麼我突然覺得對於這段敘述感到這麼熟悉?
呀,《安眠書局》裡的喬。
帶領大人回到孩提時光的童話歌劇。 》
Märchenoper,「童話歌劇」的德文,是洪伯定克敘述《漢賽爾與格萊特》的名詞。
起初,這齣歌劇是為了讓兒童也能像大人們欣賞歌劇之美所創作的;因此《漢賽爾與格萊特》裡的詠嘆調都相當淺顯易懂,比起大歌劇更能及時理解。
但,由於整齣歌劇是由兩位小朋友,漢賽爾與格萊特擔綱演出,考慮到表演的整體品質、未來訓練新進演員的倫理關係還有陪著孩子們來欣賞歌劇的大人們,漢賽爾與格萊特仍舊是由成年歌劇家演唱。
畢竟,如果大人們無法享受這部演出,怎麼刺激他們帶著小孩來欣賞的慾望呢,是吧?
所以《漢賽爾與格萊特》也有著讓成年人返回孩提時代精彩想像力的美譽。
觀賞這齣歌劇的同時,我也特別讚嘆安東尼.沃德(Anthony Ward)的舞台設計。兩個多小時間沒有過於繁雜的轉場,也沒有太多炫麗的道具;而是運用不同燈光設計和背板配置創造奇幻的童話感。讓我不禁覺得自己似乎正讀著一本色彩濃烈的立體繪本。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漢賽爾與格萊特》絕對是一齣魔幻精彩的佳作。